池ssd固態硬碟比較哥晝——白馬人的歌舞
  夜晚,全村寨人手拉手唱起固態硬碟安裝民族歌。
  詼諧打趣的辦公室出租“猴兒”。
  “池哥”人人頭戴青面獠牙插有錦雞翎的木雕彩繪山神面具,反穿羊皮襖,背負一串銅鈴,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寶劍,右手握有牛尾刷製作西裝外套的拂塵,形象凶猛恐怖,舞步遒勁粗獷。
  池哥裝潢晝跳到精彩處逗得在場群眾捧腹大笑。
  白馬藏族男女老少與慕名而來的各地客人手拉手載歌載舞。
  池哥晝挨家挨戶跳完後,在村寨的大場上,全村寨人又集體跳,慶祝美好幸福生活。
  菩薩“池姆”,頭戴雕繪菩薩面具,慈眉善目,端莊秀麗。
  文縣白馬人是古代氐人的後裔,他們就是古文獻中常常提到的“白馬氐”,漢代以後史書上稱為氐族。古代氐族支系繁多,“白馬氐”是其中最大的一支。氐族發展壯大始自東漢、西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活動在陝、甘、川交界地帶。氐族人以驍勇善戰著稱,曾建立“前秦”、“大涼”等政權。生活在隴南市的“白馬氐”,先後在隴南境內建立了“前仇池國”、“後仇池國”、“武興國”、“陰平國”等地方政權,前後延續了385年。隨著歷史上的戰亂和民族遷徙,有一少部分先後遷徙到四川平武縣境內的洋洞河流域。
  上世紀50年代初,在我國政府進行民族調查時,由於白馬人聚居區和藏族聚居區在地緣上有一定關係,就把他們劃歸了藏族,並一直沿襲下來。其實,白馬人無論從語言、服飾,還是民俗風情和宗教禮儀,都和藏族有很大的區別。為了區別於傳統藏族,他們又自稱為“白馬藏族”或“白馬人”。
  “喝一碗甜蜜的酒,酒香不醉人,唱一曲動聽的歌,歌好一片情……”2月14日,文縣鐵樓鄉的高山上,村村寨寨點起鞭炮,敲起鑼鼓,斟上美酒,跳起歡快的“池哥晝”,慶祝美好生活。
  當天是農曆正月十五,一大早,從廣東趕回家鄉文縣鐵樓鄉入貢山村的班傑瑪就和姐妹們穿上白馬藏族傳統服裝,迎接傳統佳節的到來,這是文縣鐵樓鄉白馬藏族群眾最隆重的節日。俗話說“小年大十五”,不管多遠的路,這天,藏家兒女都要趕回來,看一看自己父母臉上的笑容,嘗一嘗自家釀製的咂桿酒,跳一跳火圈舞,唱一唱祝福歌。
  在鐵樓鄉入貢山村、案板地村、草和壩村,身著艷麗民族服飾、頭戴插有白羽毛民族帽的白馬藏族男女老少載歌載舞,村口擺上五色糧食,點起香燭,焚燒松枝,捧起自釀美酒,敬祀天地先祖,四方神靈,禱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風調雨順,戶族平安。
  最吸引人的是白馬儺舞“池哥晝”,身著紅色袈裟的山神,臉上塗抹成黑色的“猴兒”,帶著面具的“池哥”、“池姆”,揮動手中的牛尾刷,伴隨著鑼鼓舞動起來,舞姿古樸、遒勁、粗獷,極具節奏。“猴兒”在其中穿插跳躍,詼諧打趣,逗得在場群眾捧腹大笑。池哥晝挨家挨戶跳,驅趕晦氣,祈求平安幸福,最後在村寨的大場上全村寨人集體跳。
  池哥晝主要流傳在隴南市文縣鐵樓藏族鄉的12個村寨和石雞壩、天池等地。白馬池哥晝是白馬人在對祖先的信仰和崇拜里繼承下來的民族舞蹈和傳統祭祀活動。池哥晝既原始古樸,粗獷豪放,又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氣氛和濃郁的娛樂色彩,是集“舞、歌、樂”為一體的民族民間藝術。白馬儺舞“池哥晝”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批保護名錄。
  每年春節,對白馬人來說都是一次盛會,亦是一次精神的歸宿,歡樂遍佈著整個村莊,鑼鼓聲、鞭炮聲響徹山谷。
  不同的村寨池哥晝開始時間不同,分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不同時間開始,一般持續三天,每天清晨起舞,直至深夜,全村寨人和各地慕名而來的客人手拉手圍著篝火跳起歡快的火圈舞,唱起高亢的民族歌——
  醉人的酒啊,今夜不醉……
  熊熊的火啊,今夜不熄……
     (原標題:池哥晝——文縣白馬人的歌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78twvj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